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“優先發展農業農村,全面推進鄉村振興”,并強調“激發人才創新活力”“推動鄉村人才振興”。
近年來,我省為加強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部署,并正式出臺《湖南省鄉村人才振興行動計劃》,創新和完善鄉村引才、聚才、育才、扶才、優才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,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。但我省鄉村人才現狀與實現鄉村人才振興的要求相比仍有距離,主要問題在于農村人才供需結構性失衡以及技能型人才、中高層次專業人才不夠用、不適用等。根據湖南省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數據,全省農業生產經營人員1723.33萬人,小學及以下教育程度的人占到37.2%,受過高中或中專教育的人只有9.8%,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只有1%。我省亟待創新農業農村人才供給模式,提高人才要素生產率。
精準對接:建立基于農業需求的供給新模式
我省農業農村發展不僅存在人才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情形,也存在人才不得其用問題,應積極探索人才群體和產業布局、經營主體需求、技術實施等精準匹配的新方法。
一是對接產業布局要求?;谖沂∏|產業發展路線、“一縣一特”特色主導產業發展目錄、“四帶八片五十六基地”特色產業發展布局以及扶貧重點產業的實際需求,應積極尋求符合農業農村發展新形式新模式的生產經營型人才,努力打造以產業發展為導向的人才供給機制;二是對接經營主體需求?;谖沂「黝愋滦娃r業經營主體以及產業園區形成的人才需求目錄,“量體”供給人才。比如臨武縣以“鎮企聯合發力”形式為企業輸送“定制”工人;三是對接技術實施條件?;谵r業農村市場運營中線下場景、線上模式和數字化轉型加速推進需要,以人工智能、大數據、區塊鏈、云計算、農業物聯網等技術發展需求為導向,精準匹配、定制輸送各類新型專業人才。
精細管理:打造人才供應鏈供給新模式
人才供應鏈供給模式通過系統考慮農業農村發展人才需求,以一體化運作理念促進人才隊伍建設優化,打造“規、儲、控、務”多元融合的優質人才“供給魔盒”,可望破解農村人才不夠用、不適用問題。
一是實施動態的“人才規劃”。深入剖析人才素質特征和成長發展需求,提高人才部署效率。通過科學合理的中期、長期規劃,預測并設法滿足農業農村未來發展的人力資源需求,形成動態調整機制;二是實行及時的“人才儲補”。建立農業科研人才、創新創業人才、技能人才等信息數據庫和人才“采購”機制,可在短時間內提供“合適數量、合適技能”的人才補充;三是打造標準的“人才品控”。建立全周期的人才質量保證機制,引入科學的人才評價指標體系以及第三方評估機制,增強人才評估的客觀性和科學性;四是強化靈活的“人才服務”。完善以人才供需為核心的信息交換和發布機制。用市場規律配置人才資源,共建統一開放的人才發展機制,助力更多社會組織參與到農村人才供給項目中。
精巧輸送:構建多元人才共享供給新模式
人才共享供給模式能盤活現有人才資源、做大人才“增量”,突破傳統用人機制的剛性約束以及人才資源有限的瓶頸制約,以更靈活、專業、精巧的方式實現人才輸送。
一是探索人才共享多元方式。打通借調式、兼職式、協作式、挖潛式、咨詢式等多樣化人才應用模式,建立人才柔性流動機制,比如“星期天工程師”“合伙人式共享”“候鳥式共享”等方式,探索新經濟、新模式、新業態下的人才供給新方案;二是完善人才共享信息平臺。探索“互聯網+人才服務”新模式,通過資源平臺、大型數據庫平臺、項目載體實現人才技能共享、時間共享、知識共享、信息共享、服務共享、團隊共享,提高用人單位和共享人才之間的匹配成效;三是設置人才共享收益分享機制。對于參與共享或推動人才共享的個人、農業企業、專業合作組織、人才中介服務機構給予政策扶持和獎勵。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,引導共享人才與用人單位、共享承接單位等簽訂多方協議,增強人才共享的契約保障。